未分類

小孩與桌遊的樂趣:如何選擇適合的桌遊來促進親子互動

銀行業的變革浪潮:解密美國大型銀行如何在低利率時代中突圍?

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,全球經濟環境充滿變數,特別是長期的低利率環境,對傳統銀行業的營運模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你是否曾經好奇,面對這些挑戰,銀行巨頭們是如何調整策略、尋找新的成長動能的呢?今天的文章,我們將深入剖析美國兩家重要的金融機構——美國合眾銀行(U.S. Bancorp)美國銀行(Bank of America)在2025年第二季的財報表現,帶你一窺它們如何透過策略轉型、數位創新和嚴謹的風險管理,在逆境中展現韌性。

這些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淨利息收益空間持續壓縮。
  • 來自金融科技(FinTech)公司的競爭加劇。
  •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,對信貸品質構成潛在威脅。

孩童們正在一起玩桌遊

本文將聚焦以下幾個關鍵點:

  • 美國合眾銀行如何成功轉型,讓費用收入(Fee Income)成為新的成長引擎?
  • 銀行業如何透過成本管理數位創新,提升營運效率?
  • 在追求成長的同時,銀行又是如何維持穩健的信用品質(Credit Quality)的?
  • 從財報中,我們能看到哪些未來展望投資啟示
  • 與同業比較,美國大型銀行整體呈現出怎樣的趨勢?

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些金融機構的神秘面紗。

費用收入的崛起:多元化營收模式的戰略轉向

過去,銀行主要的獲利來源是淨利息收益(Net Interest Income, NII),也就是我們存錢到銀行,銀行拿去放款給別人,從中賺取的利差。但在持續低利率的環境下,這個利差空間被壓縮,銀行不得不尋找新的收入來源。美國合眾銀行(U.S. Bancorp)在2025年第二季的財報中,就展示了它如何成功地進行這項戰略轉型。

這家總部位於明尼亞波利斯的銀行,其費用收入佔總淨營收的比重,竟然達到了驚人的42%!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,代表美國合眾銀行不再過度依賴傳統的利息收入,而是將營收結構進行了多元化調整。那麼,這些費用收入主要來自哪裡呢?我們可以透過下面的表格一探究竟:

費用收入類別 佔總費用收入比重 簡要說明
機構業務 40% 主要來自為企業客戶提供的服務,例如信託、投資管理等。
支付與交易服務 36% 信用卡交易手續費、電子支付服務等。
信託與投資管理 為客戶管理資產、提供投資諮詢服務所收取的費用。
資本市場業務 來自企業併購諮詢、股票發行等資本市場活動的收入。

美國合眾銀行在費用收入上的戰略轉向,使其營收結構更具韌性。以下表格展示了該銀行近期營收結構的變化趨勢:

財報季度 淨利息收益 (NII) 費用收入 (Fee Income) 費用收入佔總營收比重
2025年 Q2 約 58% 約 42% 42%
2025年 Q1 約 60% 約 40% 40%
2024年 Q4 約 62% 約 38% 38%

透過這樣多元化的費用來源,美國合眾銀行有效對沖了利率波動的風險,讓營收結構更加穩健。這就像你不再只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,而是分散到不同的籃子裡,即使其中一個籃子出了問題,其他的收入來源也能支撐整體表現。

成本紀律與數位創新:效率提升的雙重引擎

除了開源,銀行在面對挑戰時也必須節流。美國合眾銀行在2025年第二季的財報中,就展現了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卓越能力。你知道嗎?他們已經連續七個季度將非利息支出維持在穩定水平,這顯示了公司對成本紀律的嚴格掌控。

這種嚴謹的成本控制,結合對數位創新(Digital Innovation)的大膽投資,讓美國合眾銀行的效率比(Efficiency Ratio)改善至59.2%。效率比是什麼呢?簡單來說,它衡量的是銀行每賺取一塊錢收入需要花費多少成本。這個比率越低,表示銀行的營運效率越高,獲利能力也就越強。想像一下,如果你經營一家店,能夠用更少的員工、更短的時間,賣出更多的商品,你的效率比就會很低,賺的錢自然更多。

美國合眾銀行在數位創新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呢?

  1. AI驅動服務: 導入人工智慧(AI)技術,讓客服、風險評估等流程更加自動化、智慧化,提升客戶體驗並降低人力成本。
  2. 雲端基礎設施: 將核心系統遷移到雲端,不僅提升了數據處理能力和安全性,也讓營運更加靈活高效,降低了硬體維護成本。
  3. 自動化流程: 優化內部流程,減少人工干預,例如貸款申請、帳戶開立等,加快服務速度。

這些數位化的投資,不僅降低了營運摩擦,提升了客戶體驗,更為美國合眾銀行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,構築了強大的競爭力。這就像是科技賦能,讓傳統銀行也能跑得更快、更穩。

數位轉型為客戶帶來了諸多便利與優勢:

  • 線上服務普及:客戶可隨時隨地透過手機或電腦辦理業務。
  • 個性化產品推薦:AI分析客戶行為,提供更符合需求的金融產品。
  • 更快速的業務處理:自動化流程縮短了貸款審批、帳戶開立等時間。

孩童們正在一起玩桌遊

穩健信用品質與風險管理:銀行韌性的基石

一家銀行能不能走得長遠,除了看它的獲利能力,更要看它對風險的掌控能力。畢竟,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。美國合眾銀行在2025年第二季的財報中,在信用品質方面的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。

什麼是信用品質呢?它指的是銀行放款出去的錢,收回來的可能性。如果放款給很多還不出錢的人,那信用品質就不好。美國合眾銀行在這方面表現出色:

  • 不良資產(Nonperforming Assets)下降: 不良資產是指那些借出去後,借款人可能無法按時還款的資產。美國合眾銀行這部分的資產下降了2.7%,降至16.8億美元,這代表他們的放款品質正在改善。
  • 淨沖銷率(Net Charge-off Ratio)穩定: 淨沖銷率是指銀行認定無法收回的壞帳佔總貸款的比例。該行將這個比率穩定在0.59%,這表示他們處理壞帳的能力很穩定,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損失。
  • 儲備覆蓋率(Reserve Coverage Ratio)充足: 銀行會提列一部分資金作為貸款損失準備金,以應對可能的壞帳。美國合眾銀行的儲備覆蓋率為2.07%,顯示他們有足夠的準備金來應對潛在的風險。

以下表格概述了美國合眾銀行在信用品質方面的關鍵數據:

指標名稱 2025年 Q2 數據 意義與影響
不良資產 (NPA) 16.8億美元 (下降 2.7%) 不良貸款減少,顯示資產品質改善,未來潛在損失風險降低。
淨沖銷率 (NCR) 0.59% (穩定) 銀行處理壞帳的能力穩定,未出現大規模的信用損失。
儲備覆蓋率 (RCR) 2.07% (充足) 銀行有足夠的準備金來吸收潛在的貸款損失,財務穩健。

這些數據都說明,美國合眾銀行在追求成長的同時,並沒有犧牲對風險的審慎管理。他們甚至透過戰略性地出售部分貸款,釋放了儲備金,這就像是精明的經營者,在適當時機調整資產配置,讓資金運用更有效率。這種對風險的堅定承諾,是銀行長期獲利能力和營運韌性(Operational Resilience)的基石。

孩童們正在一起玩桌遊

未來展望與投資啟示:低利率環境下的成長潛力

了解了美國合眾銀行過去一季的表現,你可能會問,那他們對未來有什麼看法呢?對我們這些對金融市場有興趣的人來說,這又意味著什麼呢?

美國合眾銀行對2025年第三季及全年的財務預期相當明確:

  • 淨利息收入: 預計在41億至42億美元之間。
  • 總費用收入: 預計約30億美元。
  • 非利息支出: 維持在42億美元或以下。
  • 全年淨營收: 預計增長3%至5%。

以下表格匯總了美國合眾銀行對未來季度的財務預期:

預期項目 2025年 Q3 預期 2025年 全年預期
淨利息收入 (NII) 41億 – 42億美元 穩定增長
總費用收入 (Fee Income) 約 30億美元 持續增長
非利息支出 42億美元或以下 保持穩定
全年淨營收增長 3% – 5%

從這些預期可以看出,即使在低利率環境下,美國合眾銀行仍預期能夠實現穩健的營收增長。他們對費用收入的持續增長抱持樂觀態度,也對成本控制充滿信心。

那麼,從投資的角度來看,美國合眾銀行有什麼吸引力呢?

雖然財報公布後,其股價在盤前曾出現小幅下跌,但歷史數據顯示,美國合眾銀行(USB)的股價在財報公布後的10天和30天內,有較高的勝率

  1. 10天勝率: 64.29%
  2. 30天勝率: 71.43%

這表示雖然短期可能會有波動,但中長期來看,其股價往往能夠回升並帶來正向回報。此外,美國合眾銀行提供了2.8%的股息收益率,這對於尋求穩定收入的投資者來說,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再加上其強勁的資產負債表(Balance Sheet),顯示了公司穩健的財務體質,這都是其吸引投資者的關鍵因素。

孩童們正在一起玩桌遊

當然,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,但美國合眾銀行透過其策略轉型和穩健的營運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低利率環境下,銀行如何尋求成長的案例。

同業比較與行業趨勢:美國大型銀行的整體畫像

除了美國合眾銀行,我們也來看看其他美國大型銀行在2025年第二季的表現,特別是美國銀行(Bank of America)的財報。這能幫助我們對整個銀行業的趨勢有更全面的認識。

美國銀行在第二季的財報表現可以說是「喜憂參半」:

  • 獲利表現: 獲利約71.2億美元,每股獲利0.89美元,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。這顯示了大型銀行在特定業務上的強勁獲利能力。
  • 營收表現: 營收約266.1億美元,略低於分析師預期。
  • 淨利息收益(NII): 達148.2億美元,也略低於預期。

儘管淨利息收益略低於預期,但美國銀行執行長布萊恩·莫伊尼漢(Brian Moynihan)指出,美國銀行的淨利息收益已經連續四季上升,這得益於存款與貸款的雙雙增長。這與美國合眾銀行將重心轉向費用收入的策略形成對比,但也說明大型銀行在不同市場環境下,可以採取不同的獲利策略。

從這兩家銀行的財報,我們可以觀察到美國銀行業的幾個共同趨勢:

  1. 適應低利率: 銀行業必須在持續的低利率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下,不斷適應並轉型。
  2. 交易業務貢獻: 大型銀行受益於強勁的交易業務表現,特別是固定收益業務,這為它們的獲利帶來了額外支撐。
  3. 消費者信用穩健: 銀行們普遍受益於相對穩健的消費者信用,這降低了壞帳的風險。
  4. 數位化與效率提升: 無論是美國合眾銀行對AI和雲端的投資,還是其他銀行對數位化服務的推廣,都顯示了數位化和效率提升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方向。

美國大型銀行在面對當前經濟環境時,普遍採取的策略重點包括:

  • 積極拓展非利息收入來源。
  • 嚴格控制營運成本,提升效率。
  • 持續投資數位技術,優化客戶體驗。
  • 強化風險管理,確保資產品質。

總體而言,美國大型銀行在2025年第二季展現了其在複雜環境中的營運韌性,透過多元化的營收策略、嚴格的成本控制和持續的數位創新,來應對挑戰並尋求成長。

結語:變革中的韌性與展望

透過對美國合眾銀行和美國銀行2025年第二季財報的分析,我們看到在當前充滿挑戰的金融環境中,銀行業並非坐以待斃。相反地,它們正積極地進行策略轉型。美國合眾銀行以其費用驅動型成長和嚴格的成本紀律,為我們展示了一條在低利率環境下,如何提升獲利能力的路徑;而美國銀行則透過其核心業務的穩定增長,證明了大型銀行多元化經營的強大優勢。

這些金融機構透過對數位創新的投資,不僅提升了自身效率,也為客戶帶來了更便捷的服務。同時,對信用品質的審慎管理,也確保了它們在追求成長的同時,能維持穩健的財務基礎。

對於我們這些對財經有興趣的讀者來說,了解這些趨勢,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全球經濟的脈動。銀行業的變革,就像是一面鏡子,反映出企業如何在變動的市場中找到生存之道。持續學習與觀察,將使我們對未來有更清晰的判斷。

免責聲明: 本文僅為教育與知識性說明,內容基於公開財報資訊與市場分析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金融市場存在風險,投資前請務必進行獨立研究,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。

常見問題(FAQ)

Q:什麼是費用收入,為何對銀行重要?

A:費用收入是銀行除了利息收入外,從提供各項服務(如支付、信託、投資管理)所賺取的收入。在低利率環境下,它能有效彌補利息收益的不足,提升銀行營收的多元性和穩定性。

Q:銀行如何透過數位創新提升效率?

A:銀行透過導入人工智慧、雲端技術和流程自動化,能優化客服、風險評估、貸款申請等業務流程,降低營運成本,提升服務速度和客戶體驗,進而改善效率比。

Q:信用品質對銀行穩健營運的重要性為何?

A:信用品質衡量銀行放款回收的可能性。良好的信用品質代表銀行壞帳風險低,財務基礎穩固。透過嚴謹的風險管理、降低不良資產和維持充足的貸款損失準備金,能確保銀行在面對經濟波動時仍具備營運韌性。

Previous Post

發佈留言